第1章中国节能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1.1 节能服务重点应用领域
1.1.1 城镇化
1.1.2 技术节能
1.1.3 产业结构的节能
1.1.4 建筑和交通等领域
1.2 中国节能服务行业发展规模
1.2.1 节能服务行业企业数量
1.2.2 节能服务行业从业人员
1.2.3 节能服务行业产值规模
1.2.4 节能服务行业投资规模分析
1.3 节能服务产业相关政策
1.3.1 节能服务产业扶持政策
1.3.2 中央及地方政府节能目标
1.3.3 互联网+节能服务战略规划
1.4 跨国节能服务公司在华投资布局
1.4.1 美国霍尼韦尔公司
1.4.2 美国江森自控公司
1.4.3 德国西门子公司
1.4.4 法国施耐德电气公司
1.5 中国节能服务行业竞争状况
1.5.1 节能服务公司四大阵营
1.5.2 节能服务行业竞争格局
(1)地域竞争格局
(2)不同性质企业竞争格局
(3)品牌竞争格局
1.5.3 节能服务市场竞争特点
(1)节能服务公司技术趋同
(2)节能服务公司业务同质化
(3)节能服务公司业务地域集中
第2章中国节能服务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2.1 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发展分析
2.1.1 中国建筑节能服务市场需求
2.1.2 建筑节能服务市场企业分布
2.1.3 建筑节能服务市场产品分析
(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
(2)建筑机电设备节能改造
2.1.4 建筑节能服务市场投资效益
2.2 工业节能服务市场发展分析
2.2.1 工业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2.2.2 电机系统节能服务市场分析
2.2.3 余热利用市场发展分析
2.2.4 热电联产市场发展分析
2.2.5 配电系统节能改造市场分析
2.2.6 其他领域节能服务市场分析
(1)交通运输节能服务
(2)公共机构节能服务
第3章中国节能服务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3.1 节能服务公司商业模式选择
3.1.1 核心业务选择
3.1.2 营销模式选择
(1)营销对象
(2)大客户营销策略
(3)营销资源配置
3.1.3 盈利来源设计
3.2 节能服务行业传统商业模式
3.2.1 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3.2.2 节能产品的贸易
3.2.3 节能改造的工程服务
3.2.4 节能中介与咨询服务
3.3 节能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3.3.1 合同能源管理分类
(1)节能效益分享型
(2)节能效果保障型
(3)能源费用托管制
3.3.2 合同能源管理与传统节能服务模式的差异
3.3.3 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与不足
3.4 节能服务PPP模式应用及创新
3.4.1 PPP模式作用和应用范围
3.4.2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困境
3.4.3 应用PPP模式开展节能服务的好处
3.4.4 节能服务产业实施PPP模式的主要特征
3.4.5 节能服务产业实施PPP模式的操作要点
(1)项目识别
(2)设立SPV
(3)开展融资
(4)经营后移交
第4章互联网+节能服务产业的变革与创新
4.1 “互联网+”引领节能环保变革
4.1.1 “互联网+”行动计划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引导
4.1.2 “互联网+”为节能环保产业带来新业态和新模式
4.1.3 “互联网+”为推动环境信息化和环保数据公开提供良机
4.2 互联网+节能服务六大核心思维体系
4.2.1 需求思维
4.2.2 简约极致思维
4.2.3 碳战略思维
4.2.4 技术迭代思维
4.2.5 大数据思维
4.2.6 全过程思维
4.3 互联网+节能服务创新模式及案例解析
4.3.1 聚U能——EPC全产业链业务平台
(1)平台定位
(2)用户群体
(3)服务内容
(4)解决方案
4.3.2 燕喔喔——节能环保O2O移动电商
(1)平台定位
(2)用户群体
(3)线上服务
(4)线下体验
(5)发展目标
4.3.3 能谱网——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1)平台定位
(2)服务对象
(3)服务内容
(4)运营情况
4.3.4 碳银网——低碳产业平台资源集成商
(1)平台定位
(2)用户群体
(3)服务内容
(4)解决方案
(5)案例展示
4.3.5 海贝节能云交易服务平台
(1)平台定位
(2)服务对象
(3)服务内容
(4)重点项目
(5)运营情况
第5章中国互联网+节能服务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5.1 中节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5.1.1 企业概况
5.1.2 企业优势分析
5.1.3 产品/服务特色
5.1.4 公司经营状况
5.1.5 公司发展规划
5.2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2.1 企业概况
5.2.2 企业优势分析
5.2.3 产品/服务特色
5.2.4 公司经营状况
5.2.5 公司发展规划
5.3 辽宁能发伟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5.3.1 企业概况
5.3.2 企业优势分析
5.3.3 产品/服务特色
5.3.4 公司经营状况
5.3.5 公司发展规划
5.4 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
5.4.1 企业概况
5.4.2 企业优势分析
5.4.3 产品/服务特色
5.4.4 公司经营状况
5.4.5 公司发展规划
5.5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5.5.1 企业概况
5.5.2 企业优势分析
5.5.3 产品/服务特色
5.5.4 公司经营状况
5.5.5 公司发展规划
5.6 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
5.6.1 企业概况
5.6.2 企业优势分析
5.6.3 产品/服务特色
5.6.4 公司经营状况
5.6.5 公司发展规划
5.7 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
5.7.1 企业概况
5.7.2 企业优势分析
5.7.3 产品/服务特色
5.7.4 公司经营状况
5.7.5 公司发展规划
5.8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5.8.1 企业概况
5.8.2 企业优势分析
5.8.3 产品/服务特色
5.8.4 公司经营状况
5.8.5 公司发展规划
5.9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5.9.1 企业概况
5.9.2 企业优势分析
5.9.3 产品/服务特色
5.9.4 公司经营状况
5.9.5 公司发展规划
5.10 北京仟亿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10.1 企业概况
5.10.2 企业优势分析
5.10.3 产品/服务特色
5.10.4 公司经营状况
5.10.5 公司发展规划
第6章中国互联网+节能服务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规划
6.1 中国节能服务行业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
6.1.1 中国节能服务市场前景预测
(1)企业规模前景预测
(2)从业人员前景预测
(3)产值规模前景预测
(4)投资规模前景预测
(5)节能能力前景预测
6.1.2 节能服务市场行业发展趋势
6.2 互联网+背景下节能服务行业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
6.2.1 互联网+节能服务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互联网时代节能服务行业大环境变化
(2)互联网给节能服务行业带来突破机遇
(3)节能服务企业互联网化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6.2.2 互联网+对节能服务行业的改造与重构
(1)重构节能服务行业供应链格局
(2)导致节能服务领域利益重新分配
(3)改变节能服务行业未来竞争格局
6.2.3 互联网+节能服务企业转型突围策略
(1)节能服务企业电商切入模式及运营建议
(2)节能服务企业O2O战略布局及实施运营
(3)传统节能服务企业互联网+转型案例分析
1)天壕节能
2)雪迪龙
6.3 中国节能服务行业市场投资机会及建议
6.3.1 节能服务市场投资特性分析
(1)节能服务市场进入壁垒分析
(2)节能服务市场投资风险分析
(3)节能服务市场盈利能力分析
6.3.2 节能服务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1)节能服务产业链投资机会
(2)节能服务细分市场投资机会
(3)互联网+节能服务投资机会
(4)“十四五”中国节能服务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1)“治霾经济”项目投资机会
2)城镇集中供热改造项目投资机会
6.3.3 关于节能服务市场的投资建议
(1)关于节能服务市场的投资方向建议
(2)关于节能服务市场的投资方式建议
(3)关于节能服务市场的产品创新建议
(4)关于节能服务市场的技术研发建议
(5)关于节能服务市场的营销模式建议
研究方法
报告研究基于研究团队收集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使用案头研究与市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依据“S-C-P”、“可竞争市场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产业组织理论,科学、综合的使用SWOT、PEST、回归分析等各类型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的分析行业各种影响因素。对行业的市场环境、产业政策、市场规模、行业现状、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进行客观的综合分析,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信息。
公司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供给端、需求端、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渠道、用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 细分数据、进出口市场需求特征等,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测。
本公司建立了严格的数据清洗、加工和分析的内控体系,分析师采集信息后,严格按照公司评估方法论和信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专业经验,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最终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测算获得相关产业研究成果。
01数据与资料来源
本公司利用大量的一手及二手资料来源核实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二手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围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海关数据及第三方数据库等,根据具体行业,应用的二手信息来源具有一定的差异。一般会应用的收集到的二手信息有来自新闻网站及第三方数据库如SEC 文件、公司年报、万得资讯、国研网、中国资讯行数据库、csmar 数据库、皮书数据库及中经专网、国家知识产权局等。
一手资料来源于研究团队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主要采访对象有公司CEO、营销/销售总监、高层管理人员、行业专家、技术负责人、下游客户、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等。市场调研部分的一手信息来源为需要研究的对象终端消费群体。
02研究方法与模型
SWOT分析、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行业生命周期理论、S-C-P分析方法、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竞争力模型、产业集群理论等。
03规模测算方法(三角测定)
本公司一般会通过行业访谈、电话访问等调研获取一手数据时,调研人员会将多名受访者的资料及意见、多种来源的数据或资料、供应端及需求端进行比对核查。在资料验证过程中,一般通过三角测定的方式,从供需两个方向出发,验证资料的合理性。
在数据验证过程中,本公司一般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方法来评估和验证数据的合理。产品关键生产商通过二手及一手信息来确定,行业规模(产销量及产值等),通过一手和二手信息判断,所有的市场份额、数据细分比例等,基于收集到的一手和二手信息核对和评估。本研究涵盖的所有可能影响市场的参数都已经被考虑进去,进行了广泛的细节观察,通过一手资料得到了验证,并进行了分析,以得到最终的定量和定性数据。研究一般包括了关键生产商公开的报告、评论、时事通讯以及对这些生产商相关人员的采访信息。
80%数据一手调研,10%渠道资源购买,10%公开信息分析得出
可按时间段(月/季度/半年/年)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