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风光储产业综述及数据来源说明
1.1 风光储产业界定
1.1.1 风光储产业界定
1、风光储一体化
2、风光储联合发电站
3、风光储一体化是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组成
1.1.2 风光储专业术语
1.1.3 风光储所处行业
1.1.4 风光储产业监管
1.1.5 风光储产业标准
1.2 风光储产业画像
1.3 本报告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
1.3.1 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
1.3.2 本报告权威数据来源
1.3.3 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
第2章全球及中国风光储项目建设现状
2.1 全球及中国风光储发展历程
2.2 全球风光储项目建设概况及中企海外布局
2.2.1 全球风光储项目建设概况
2.2.2 中企海外风光储项目布局
2.3 中国风光储项目参与主体类型
2.4 中国风光储项目商业模式探索
2.5 中国风光储项目投资建设情况
2.6 中国风光储项目并网运行情况
2.7 中国风光储项目招投标情况
2.8 中国风光储产业市场规模体量
2.9 中国风光储建设市场竞争态势
2.9.1 风光储建设市场竞争格局
2.9.2 风光储建设市场集中度
2.10 中国风光储发展痛点分析
第3章中国风光储产业区域发展格局
3.1 风光储产业资源区域分布
3.1.1 风能资源区域分布
3.1.2 太阳能资源区域分布
3.2 风光储产业区域发展格局
3.2.1 风光储项目数量区域格局
3.2.2 风光储项目规模区域格局
3.2.3 风光储投资规模区域格局
3.2.4 主要省市风光配储比例
3.3 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及综合开发
3.4 各省市风光储相关政策梳理
3.4.1 各省市风光储政策热力图
3.4.2 各省市风光储政策规划汇总
3.4.3 各省市风光储发展目标
3.5 重点区域发展:内蒙古
3.5.1 内蒙古风光储发展条件
3.5.2 内蒙古风光储项目规模
3.5.3 内蒙古风光储企业格局
3.5.4 内蒙古风光储发展规划
3.6 重点区域发展:甘肃
3.6.1 甘肃风光储发展条件
3.6.2 甘肃风光储项目规模
3.6.3 甘肃风光储企业格局
3.6.4 甘肃风光储发展规划
3.7 重点区域发展:黑龙江
3.7.1 黑龙江风光储发展条件
3.7.2 黑龙江风光储项目规模
3.7.3 黑龙江风光储企业格局
3.7.4 黑龙江风光储发展规划
3.8 重点区域发展:贵州
3.8.1 贵州风光储发展条件
3.8.2 贵州风光储项目规模
3.8.3 贵州风光储企业格局
3.8.4 贵州风光储发展规划
3.9 重点区域发展:山西
3.9.1 山西风光储发展条件
3.9.2 山西风光储项目规模
3.9.3 山西风光储企业格局
3.9.4 山西风光储发展规划
第4章风光储核心技术及项目开发分析
4.1 风光储产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4.1.1 风光储市场核心竞争力分析
4.1.2 风光储产业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4.1.3 风光储产业进入与退出壁垒(竞争壁垒)
4.2 多能互补技术路线全景图
4.3 风光储联合发电技术分析
4.3.1 风光储联合发电运行方式
4.3.2 风光储联合发电关键技术
4.3.3 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能量管理
4.3.4 风光储技术研发方向/未来研究重点
4.4 风光储项目成本投入
4.5 风光储项目开发流程
4.6 风光储项目规划设计
4.7 风光储项目工程咨询
4.8 风光储项目工程总承包
第5章中国风光储联合发电分系统分析
5.1 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组合
5.1.1 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组合配比
5.1.2 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组成部分
5.2 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风电分系统
5.2.1 风电分系统概述
5.2.2 风电发电设备市场概况
5.2.3 风电发电设备竞争格局
5.2.4 风电分系统发展趋势
5.3 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光伏分系统
5.3.1 光伏分系统概述
5.3.2 光伏发电组件市场概况
5.3.3 光伏发电组件竞争格局
5.3.4 光伏逆变器市场概况
5.3.5 光伏分系统发展趋势
5.4 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储能分系统
5.4.1 储能分系统概述
5.4.2 储能电池市场概况
5.4.3 储能电池竞争格局
5.4.4 储能电池管理系统(BMS)市场概况
5.4.5 储能功率变换系统(PCS)市场概况
5.4.6 储能分系统发展趋势
5.5 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联合发电功率预测系统
5.5.1 联合发电功率预测系统概述
5.5.2 联合发电功率预测系统市场概况
5.5.3 联合发电功率预测系统企业布局
5.5.4 联合发电功率预测系统发展趋势
5.6 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联合发电监控系统
5.6.1 联合发电监控系统概述
5.6.2 联合发电监控系统市场概况
5.6.3 联合发电监控系统企业布局
5.6.4 联合发电监控系统发展趋势
5.7 风光储细分市场战略地位分析
第6章中国风光储并网运行及下游应用
6.1 风光储并网运行分析
6.2 风光储应用场景分布
6.3 风光储细分应用:微电网系统
6.3.1 “风光储一体化”微电网解决方案
6.3.2 “风光储一体化”微电网推广现状
6.3.3 “风光储一体化”微电网典型案例
6.4 风光储细分应用:风光储一体化建筑
6.4.1 风光储一体化建筑解决方案
6.4.2 风光储一体化建筑推广现状
6.4.3 风光储一体化建筑案例分析
6.5 风光储细分应用:电动车充电桩/站
6.5.1 电动车充储能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6.5.2 电动车充储能一体化系统推广现状
6.5.3 电动车充储能一体化系统典型案例
6.6 风光储细分应用:其他
6.6.1 应急电源系统
6.6.2 工业用电系统
6.6.3 城市用电系统
6.6.4 农村用电系统
6.7 风光储细分应用市场战略地位分析
第7章中国风光储企业案例分析
7.1 中国风光储企业梳理与对比
7.2 中国风光储企业案例分析
7.2.1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7.2.2 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7.2.3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7.2.4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7.2.5 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7.2.6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7.2.7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7.2.8 贵州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7.2.9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7.2.10 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第8章中国风光储产业政策环境及发展潜力
8.1 风光储产业政策汇总
8.1.1 中国风光储产业政策汇总
8.1.2 中国风光储产业发展规划
8.1.3 中国风光储重点政策
8.2 风光储产业PEST分析图
8.3 风光储产业SWOT分析图
8.4 风光储产业发展潜力评估
8.5 风光储产业未来关键增长点
8.6 风光储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8.7 风光储产业发展趋势洞悉
8.7.1 整体发展趋势
8.7.2 监管规范趋势
8.7.3 技术创新趋势
8.7.4 细分市场趋势
8.7.5 市场竞争趋势
8.7.6 市场供需趋势
第9章中国风光储产业投资策略及规划建议
9.1 风光储产业投资风险预警
9.1.1 风光储产业投资风险预警
1、周期性风险
2、成长性风险
3、产业关联度风险
4、市场集中度风险
5、行业壁垒风险
6、宏观政策风险
9.1.2 风光储产业投资风险应对
9.2 风光储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9.2.1 风光储产业链薄弱环节投资机会
9.2.2 风光储产业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9.2.3 风光储产业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9.2.4 风光储产业空白点投资机会
9.3 风光储产业投资价值评估
9.4 风光储产业投资策略建议
9.5 风光储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1:风光储的定义
图表2:风光储一体化是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组成
图表3:风光储专业术语说明
图表4:风光储近义术语辨析
图表5:本报告研究领域所处行业(一)
图表6:本报告研究领域所处行业(二)
图表7:风光储产业监管
图表8:风光储标准化建设进程
图表9:风光储国际标准
图表10:风光储中国标准
图表11:风光储即将实施标准
图表12:风光储产业链结构梳理
图表13:风光储产业链生态全景图谱
图表14:风光储产业链区域热力图
图表15: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
图表16:本报告权威数据来源
图表17:本报告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
图表18:全球及中国风光储发展历程
图表19:全球风光储项目建设概况及中企海外布局
图表20:全球风光储项目建设概况
图表21:中企海外风光储项目布局
图表22:中国风光储市场主体类型
图表23:中国风光储企业入场方式
图表24:中国风光储项目商业模式探索
图表25:中国风光储项目投资建设情况
图表26:中国风光储投资规模变化
图表27:中国风光储项目规模变化
图表28:中国风光储项目清退情况
图表29:中国风光储项目汇总清单
图表30:中国风光储项目并网运行情况
更多图表见正文……
研究方法
报告研究基于研究团队收集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使用案头研究与市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依据“S-C-P”、“可竞争市场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产业组织理论,科学、综合的使用SWOT、PEST、回归分析等各类型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的分析行业各种影响因素。对行业的市场环境、产业政策、市场规模、行业现状、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进行客观的综合分析,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信息。
公司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供给端、需求端、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渠道、用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 细分数据、进出口市场需求特征等,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测。
本公司建立了严格的数据清洗、加工和分析的内控体系,分析师采集信息后,严格按照公司评估方法论和信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专业经验,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最终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测算获得相关产业研究成果。
01数据与资料来源
本公司利用大量的一手及二手资料来源核实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二手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围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海关数据及第三方数据库等,根据具体行业,应用的二手信息来源具有一定的差异。一般会应用的收集到的二手信息有来自新闻网站及第三方数据库如SEC 文件、公司年报、万得资讯、国研网、中国资讯行数据库、csmar 数据库、皮书数据库及中经专网、国家知识产权局等。
一手资料来源于研究团队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主要采访对象有公司CEO、营销/销售总监、高层管理人员、行业专家、技术负责人、下游客户、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等。市场调研部分的一手信息来源为需要研究的对象终端消费群体。
02研究方法与模型
SWOT分析、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行业生命周期理论、S-C-P分析方法、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竞争力模型、产业集群理论等。
03规模测算方法(三角测定)
本公司一般会通过行业访谈、电话访问等调研获取一手数据时,调研人员会将多名受访者的资料及意见、多种来源的数据或资料、供应端及需求端进行比对核查。在资料验证过程中,一般通过三角测定的方式,从供需两个方向出发,验证资料的合理性。
在数据验证过程中,本公司一般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方法来评估和验证数据的合理。产品关键生产商通过二手及一手信息来确定,行业规模(产销量及产值等),通过一手和二手信息判断,所有的市场份额、数据细分比例等,基于收集到的一手和二手信息核对和评估。本研究涵盖的所有可能影响市场的参数都已经被考虑进去,进行了广泛的细节观察,通过一手资料得到了验证,并进行了分析,以得到最终的定量和定性数据。研究一般包括了关键生产商公开的报告、评论、时事通讯以及对这些生产商相关人员的采访信息。
80%数据一手调研,10%渠道资源购买,10%公开信息分析得出
可按时间段(月/季度/半年/年)更新